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系列报道

admin 看球吧 2024-02-06 19 0

  编者按】

  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对2023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其中,武汉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襄阳市体育运动学校获得集体荣誉称号;叶俊义、刘华斌、严蓉、苏驰、李露、胡慧、查月亭、柳鸣毅等获个人荣誉称号。今起,湖北体育官微与湖北日报体育新闻中心联合开设“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系列报道”专栏,深入探访我省获奖集体和个人,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优良作风、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为加快建设体育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1

  武汉市少儿体校:

  打造从零基础到国家队全体系直通车

  

  

  首届广西全国学青会(公开组)17金7银7铜、第20届福冈游泳世锦赛2铜、第31届成都世界大学生夏运会2金1铜、第19届杭州亚运会1金1铜;在全国成年组、青年组、少年组各级单项比赛中斩获34金41银29铜……

  

  正因为武汉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打造的“从零基础到国家队”全梯队体系的实力支撑,才有了这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落袋,实现为国争光、为省添彩的目标,也让该校荣获2023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泳池里,几个少年动作生疏一阵扑腾,另外两条泳道里,游泳名将陈洁、王宇天、余宗达正在劈波斩浪。

  “这就是我们一大特色。”副校长沈静介绍,武汉市少儿体校肩负着基础业余训练、少年队、集训队和专业队四个层次的任务,是全国少有的能实现“从零基础到国家队”的全体系直通车。

  

  该校有零基础的小菜鸟,这通常是由区县体校承担;也有进一步接受专业训练,为上一级运动队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少年队,这是传统市级体校该做的工作;最特别的,是如艾衍含、杨佩琪等国家游泳队成员,是在少儿体校注册和训练,遇到国内大赛以武汉市队及湖北省队特设组的形式接受省、市一体备战的统筹指导,“身兼区业余体校、市体校、省队的三重职能,这在全国同类体校中鲜有类似情况。”沈静说。

  首届学青会女子体操乙组赛场,12岁的武汉小丫胡诗雅兼职“现场指挥”,大声提醒队员动作要领。“其实这是中国体操的优良传统。”沈静说,“但该年龄组其他选手尚未经历过,我们的孩子因为有直通车优势,启蒙阶段就见识和学习过了。”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对于初学者,每天能与全国顶尖选手同场训练的激励作用显而易见;对于家长,直通车模式直接呈现了未来发展的可能;对于教练团队,则意味着更高层次的平台和更开阔的视野。“掌握了运动员的整个发展阶段,就能最大程度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训练科长刘晖这样说道。

  

  打造直通体系,同样会带来巨大压力。最直接的就是全年连轴转,“青少年比赛要忙,国内成年赛事要忙,奥运会我们同样也闲不下。”在刘晖身后的电子屏上,巴黎奥运倒计时正在滚动。艾衍含、杨佩琪、陈洁正在备战2024年多哈游泳世锦赛及巴黎奥运会;张书畅、彭钰婷也入选备战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操集训队。

  

  忙,就意味着体校教职员工的工作量要加大。跳水教练汤崇轩做完心脏手术不久便提前返岗;游泳教练张凡上调国家队,从去年1月份至今几乎没回过家;体操教练田锋作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操集训队教练,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此外,学校还承担着项目推广和基础选材的重任,“参加2024年多哈游泳世锦赛的中国游泳队13名女队员中,我们就占了3个。许多外地体校也信任我们,愿意把好苗子送过来。”

  沈静说,论硬件条件,武汉市少儿体校算不上很好,但全校教职工都在全力以赴地拼搏,目标很明确,“就是由我们自己培养的运动员拿到一枚奥运金牌!”(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晓明)

  02

  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唤来春风化雨时 喜看桃杏芳菲绽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走进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大门,一路上都会看到魏轶力、赵芸蕾、汪周雨、孙佳俊等宜昌籍名将的榜样展示牌。正是从这里,他们迈开了走向辉煌的第一步;在他们的身后,一大批新锐正在储备力量,随时准备“一跃天下惊”……

  

  宜昌体校的历史上,荣誉从不缺席。仅在2022年至2023年度,该校输送的汪周雨,孙佳俊、熊诗麒、朱胜龙、刘雅菲、叶益顺等运动员已获得世界冠军2个,亚洲冠军6个,全国冠军23个。2023年底,该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集体荣誉称号。

  2023年10月2日,熊诗麒在杭州亚运会上以6.73米夺得女子跳远金牌。很少人知道,这块璞玉差点就和宜昌体校失之交臂。

  “劝说她练体育可是费了不少功夫。”已经退休的刘纯刚是熊诗麒的启蒙教练,当年家长不愿意让条件突出的熊诗麒练体育,通过刘纯刚锲而不舍地做工作,终于在她12岁时招入体校。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袁郎乐和刘纯刚两位教练意外发现,熊诗麒的跳远天赋远高于最初的短跑优势。此后,身兼两项的熊诗麒一发不可收,2023年连续突破自己的最好成绩,拿到湖北亚运史上首枚田径个人项目金牌。

  

  作为我省少数坚持集中训练、集中教学、集中住宿的“三集中”传统体校之一,宜昌体校在训三集中运动员249人,而在岗教职工只有72人,从选材到日常管理工作相当繁重。40岁以下的教职工需要轮流在学生宿舍值班,冬训夏训期间,文化课老师会在晚上监督孩子们学习,他们也全体成为没有寒暑假的“非典型”教师。

  教师行业是讲求奉献精神的,教练员更是如此。从1977年至今,射击教练朱新根致力于发掘培养后备人才,向省队、全国高校输送57名优秀运动员。2019年又发掘出好苗子刘雅菲,在他和青年教练雷佳的精心培养下,刘雅菲2021年进省队,次年首次征战全国锦标赛便斩获1金2银1铜;同年又在世锦赛斩获两枚奖牌;2023年省十六运会更是独得5金。坚守一线四十多年的女篮教练雷东梅带队连续参加了9届省运会,连续3届蝉联省运会女篮桂冠,连续12年夺得省女篮锦标赛冠军。备战省十六运会期间,她被诊断为癌症,术后15天便重回赛场,率领宜昌女篮夺得3枚金牌。

  

  春风化雨润无声,为了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全校教职员工们绞尽脑汁,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崭新的食堂窗口前,小队员排着队“扫脸”用餐。“学生自助餐的标准是一天45元,不能浪费。”竞训科长耿彩介绍,学校会根据学习态度、训练表现、日常操行给学生打分,按排名分四个档次,与实际支付的餐费挂钩,这也是一种对学生表现的考核和激励。

  近两年来,在省市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宜昌体校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对教学楼、运动员公寓及各场馆进行维修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训练生活条件,向着“湖北第一,全国一流”的目标,升级仍在继续……(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晓明)

  03

  襄阳体校:

  铺路搭桥 山开水阔 步入体教融合快速通道

  

  

  “这里能够做到训练、上学两不误,非常难得。当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像闫子贝那样的高水平运动员。”1月16日下午,贾慧珍准时把6岁的儿子杨梓栩送到襄阳市体育运动学校游泳队训练。

  

  创建于1986年的襄阳体校,是该市唯一一所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学校,1996年至今,连续七个周期(27年)获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3年被命名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再获2023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集体殊荣。

  

  在学校负责人赵玲看来,成绩的取得,与全面推进体教结合、夯实体教融合密不可分。

  

  2000年,襄阳体校与襄城东街小学、襄阳市22中、襄阳四中合并,隶属于市教育部门管理,并接受市体育局的业务指导。合并后给体校带来的好处,不仅是为体校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平台,让家长们吃下了定心丸,还拓宽了体校自主选材的空间。“闫子贝就是我到四中义教部一年级教室选材时一眼看中的。”据该校游泳队教练张捷频(闫子贝的启蒙教练)回忆,体校独立办学时去小学选材需要向教育部门报批。以四中义务教育部为主阵地,体校不断加大体教融合力度,与市君儿艺术学校、第二实验小学、襄阳市35中、襄阳市36中、湖北全能体育俱乐部都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从而可根据不同项目选拔不同年龄段队员。

  

  

  赵玲说:“夯实体校的金字塔塔基,既要能招得来,更要留得住才行。”为解决襄阳体校的实际困难,市体育局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体校参赛、赛前集训、成绩奖励、输送奖励等,为体校参赛训练提供了坚实保障。襄阳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6年开始,襄阳市体育局每年增加投入经费近300万元,对在校运动员和输送到上一级运动队的集训队员给予生活费和服装费补贴,给在训的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

  

  

  招得来,留得住,还要给运动员铺好前路。体校与四中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初中文化课教学由四中义务教育部承担,中职教学与高中课程相互衔接,教师共修共研,资源共享。据统计,体校每年有25%以上的中职生考上体育本科,60%以上的学生考上高职高专以上学校。

  

  铺路搭桥,山开水阔。近年来,襄阳体校不仅培养输送王宗源、闫子贝和王子凤等国家级高水平运动员,自2019年至2023年还向省优秀运动队、省体校、省直体校输送70多名优秀后备人才。目前学校在训运动员370名,每年暑期游泳队、体操队等多个优势项目都实现满额招生。

  

  面对国家和省里给学校的诸多荣誉,赵玲说,这是认可更是激励。襄阳体校将坚守初心,全力以赴,积极争取各地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县市区中小学联系与合作,不断拓宽体育后备人才选材面,创新招生、输送的长效机制。争取市体育局政策及经费支持,维修改造陈旧落后的训练场馆、运动员公寓,保障运动员、教练员服装和伙食经费到位,添置新的训练设施设备等,为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最优保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明玉)

  04

  胡慧:

  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

  让管理更有温度

  

  

  “注意保暖,快把大衣穿上!”

  1月17日清晨,正在紧张冬训的湖北省体育局游泳跳水运动管理中心各运动队准时出完早操,52岁的胡慧如往常一样现身省奥体中心田径场,大声提醒着队员们做好保暖防寒。“最近天气不好,大幅降温,很多小队员跑下来顾不上穿衣服,非常容易感冒。”她说。

  

  胡慧进入体育系统工作已经超过30年,现任省游跳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反兴奋剂等工作。作为中心班子成员中唯一的女性,她以队为家,把运动员当成自己的孩子,事无巨细地关心、照顾着运动员的日常生活训练。对于自己的工作,她投入了满腔热忱,坚持严管厚爱,倾注所有爱心、细心和耐心,护他们成长,助他们成才,为中心的管理工作增添温情和厚度。

  

  胡慧一直长期驻队,和运动员同吃同住,与教练们随时沟通,“中心的五个项目运动员年龄差距比较大,从10来岁的跳水小队员,到20多岁的游泳、花游、现代五项运动员,各个年龄段都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父母又长期不在身边,所以必须要有人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安心训练。”胡慧解释说,长期驻队和跟队参赛,也尽可能地让运动员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生活有困难就找胡主任。当运动员们与胡慧建立深厚的感情,教练员也视她为知心人。“在运动员出现心态上的波动,或者我们平时家里有什么困难,只要跟胡主任念叨念叨,她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游泳队一组教练洪文文说。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随着年龄的增长,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胡慧知道,自己的身体开始报警,但为确保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她总是毫不犹豫地调整去医院的时间。

  

  2023年,胡慧带领湖北游泳队在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上获得5金3银2铜优异战绩;在杭州亚运会上获得5金3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此外,她也为培养孔姝雅、杨佩琪等一批游泳青少年优秀人才作出了贡献。2023年底,在国家体育总局表彰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的个人名单上,胡慧的名字赫然列,这是对她为体育工作付出的最大褒奖。“作为省游跳中心的一名管理人员,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中心的运动员能健康成长,优秀成才,为国争光,为省添彩。为了实现这个心愿,我愿意付出更多,为中国和湖北的体育事业发展继续贡献力量!”胡慧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明玉)

  05

  严蓉:

  好苗子生长在广袤天地间

  

  

  “做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是我们体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看着自己的2023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个人)奖状,严蓉有些感慨。

  

  严蓉曾是一名赛艇运动员,现担任湖北省体育局洪山体育中心少儿体校校长,从事体育工作以来,她始终以体育情怀和高度的责任感鞭策着自己一路前行。任校长以来,严蓉曾获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表彰和2021年度湖北省政府嘉奖,多次荣获省体育局先进工作者称号。面对最新的全国荣誉,她表示,个人的荣誉与集体的支持不可分割,正是洪山体育中心举全中心之力为体育后备人才做保障,才能让体校体育人才梯队提档扩容、新苗储备大幅提升。

  

  洪山体育中心少儿体校成立于2006年,曾培养输送了王宗源、刘蕙瑕、彭旭玮、昌雅妮、李茵晖、袁培琳、朱佳名等一批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其下属的湖北省跳水学校在2005-2008年、2009-2012年、2013-2016年连续三个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年被命名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值得一提的是,与过去跳水单项评选基地不同,本周期洪山体育中心以多个项目进行基地申报,在总局公布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名单中,再获“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殊荣。“在招生选材方面,以前我们的重点项目就是跳水,为进一步做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我们与地市体校、优质学校、社会俱乐部、社区成立共建合作关系,现在在游泳、羽毛球,甚至篮球项目上,我们培养输送的基数正逐步扩大。”严蓉说。

  

  能够打造一条龙式培养输送渠道,形成选拔机制的良性循环,离不开严蓉带着体校的教练员们全省“到处跑”。

  

  为了弥补各地市县体校“萎缩”的短板,严蓉一面忙着送教练去各地市县学校普及体育技能,一边在宣传打破运动员出路壁垒上做文章,让教练员、家长都能放心将孩子送到洪山中心来,继续体育项目专业训练。从与红安县体教融合示范区的两所学校、两家俱乐部签订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协议,到随州炎羽俱乐部因“口碑效应”主动找上门谈合作,少儿体校的合作阵地正在壮大。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当了解到炎羽俱乐部输送的一对羽毛球姐妹花家庭有困难,严蓉立即为这对姐妹申请了保障经费,能让她们安心训练,从而走得更高更远。在严蓉的引导下,洪山中心少儿体校目前针对优秀学员采取精准帮扶,每月免费学员人数在30人左右。

  

  

  目前,少儿体校在训人数月在400人左右,输送的运动员中有8人入选国家队,其中,跳水4人(王宗源、昌雅妮、郑九源、程子龙)、游泳1人(彭旭玮)、花样游泳1人(吴芊萱)、现代五项2人(汤奥斯、陈柏良)。“一行动,就创新。一具体,就落实。一困惑,就出门。”这句话成为严蓉的座右铭,“按照这三个规律办事,没有做不好的。”(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雨薇)

  06

  柳鸣毅: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2023年年末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了获得2023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的79个集体和195名个人,本次表彰聚焦青少年体育工作领域,柳鸣毅是唯一入选的湖北高校专家学者。

  

  百度词条搜索“柳鸣毅”,除了武汉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之外,几乎所有的头衔都与“青少年体育”有关: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围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时期体育决策咨询专家、中国青少年体育与体教融合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对于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柳鸣毅而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他对中国体育事业热爱的彰显。

  多年来,柳鸣毅始终围绕着青少年体育发展主题,承担多项国家体育总局、湖北省等深化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政策、评估和训练等工作性研究工作,为中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政策系统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由他主持的课题获第十二届、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哲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体育》全文转载6篇,承担多项国家体育总局及省市等青少年体育政策、评估和训练等工作性研究工作。

  主攻“青少年体育”,与柳鸣毅个人成长经历有关。国际一级摔跤技术官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武汉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后……这些头衔很难与一名没有初高中系统经历的退役摔跤运动员画上等号,但正是具备了从事摔跤运动磨炼出来的拼搏精神,他完成了从退役运动员到大学生再到技术官员到专家学者的身份转变,丰富的经历也让他在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多重领域发光发热,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躺下去能想、训练场能练(教),这是我身为体育工作者对自己的要求。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不能局限于书本、办公室和校园,更应将理论应用于中国体育波澜壮阔的改革之中。”

  柳鸣毅的研究团队多年来深入湖北、西藏、内蒙古、四川、河南、广东、湖南等地开展调研,参与国家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十四五”及十余个省市横向课题联系,众多政策建议被采纳并应用。在东京奥运周期,他和团队连续3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资助,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举重项目奥运攻关课题,最终为中国举重队在东京奥运会上以8人参赛获得7金的成绩贡献智慧。

  获悉自己受表彰的喜讯,柳鸣毅谦逊地说:“相比黄大年、张桂梅,我的差距巨大,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和体育事业研究者,我希望能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号召,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为青少年体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时龚)

  07

  李露:

  和每一位体校校长做朋友

  

  走进湖北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办公室,李露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照片,照片上,他和同伴们笑着展示一张湖北选手的成绩统计单。不远处,是他刚获得的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个人奖状。

  “那是2019年全国二青会最后的成绩统计。我第一次参加团部,和大家一起负责成绩汇总统计,每晚忙到凌晨三四点。”李露说,“那一年,我省选手拿到了83枚金牌,排名全国第七。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都太值了。”

  

  自2017年从鄂州市文体局遴选进省体育局以来,李露的工作始终没离开青少年体育。从体教融合到体校建设,从起草报告、制定方案,到事前调研沟通、事后督导交流,而各地体校作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核心力量,更是他的工作重点。他至今还记得领导的提醒,“要把青少年工作做好,就必须充分了解基层情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市县每一位青少年体育工作者交朋友。”

  局里为全面深化体校建设提出了“61530”计划,要集中力量建设6所省属体校、15所市州体校、30所县级体校。李露也有自己的“61530”计划,“我就是要跑遍这计划中所有的体校,和每一位体校校长都交上朋友。”

  

  几年下来,李露交了不少朋友,对各地体校情况更是如数家珍。哪位校长每天都会关注运动员伙食,哪位校长为解决学生学籍问题四处奔走,他心里都清清楚楚。“全省各地体校发展思路和模式都有区别,只有实地走访,与具体做事的人保持密切沟通,才能对应具体情况制定实施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李露解释说,“有的招生难,有的缺好教练,有的经费紧张,需要一一找到症结,为他们做好订单式服务。”

  群体处的工作繁杂,往上对接国家体育总局两个司,往下要对口17个市州。仅2023年一年,我省就举办了七八十场省级年度青少年锦标赛;第十六届省运会参赛总人数超过3万,赛事规模为历届之最……李露忙着加班加点,顾不上家人,对此,他满怀歉意:“家里就没管过,孩子没接送过,我有时候也会动摇,但想一想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他们的训练、工作、生活可比我苦多了,多加班做好服务是应该的,好在家人都很支持我。”

  

  付出终有回报,湖北体育在过去几年里复苏崛起。在新周期的杭州亚运会、合肥智运会、广西学青会中,湖北健儿屡屡创下历史新高,成绩稳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看到湖北健儿在各大赛场上争金夺银,是我最开心的时刻。而他们在训练场上的挥汗如雨,是我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李露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晓明 实习生 许修齐)

  08

  苏驰:

  做一颗质量过硬的“螺丝钉”

  

  从一名优秀士兵转业到湖北体职院保卫科,从人事干事到省体育局驻村工作队“工作突出队员”,从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竞训部科员到拳击队和柔道队的领队,一路走来,凭借着“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的过硬素质,湖北省体育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竞训部负责人苏驰在2023年底获颁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个人荣誉。

  

  14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无论角色如何转变,33岁的苏驰甘当“螺丝钉”的初心始终不变,“想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就要扎根一线、脚踏实地,在湖北体育这列高速动车上,我就是一颗小小‘螺丝钉’。”

  苏驰2009年入伍,三年的军旅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坚韧不拔和严谨勤勉的烙印。2013年,他带着“优秀士兵”的荣誉转业到湖北体育职业学院保卫科,其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3年后他调任学院人事科科员,为适应全新岗位,他考取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凭借所学和实践经验推动学院人事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苏驰加入省体育局驻农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投身乡村,他与农民朋友打成一片,并以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扶贫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被评为“工作突出队员”。之后,他进入省体育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长期奋斗在青少年选材、后备人才培养、竞技比赛工作一线,与运动队同吃同住,与教练员和运动员并肩作战。在他的引导下,冯莹莹、谭浩东、邓莉等一批批优秀的青少年人才在全国乃至国际赛场上为湖北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面对在广西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苏驰协调多方资源做好备战参赛工作,他与各处室、各市州体校紧密合作,指导武汉市、宜昌市筹备组队,选拔构建了一支由132名适龄运动员组成的实力战队参加举重、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击剑和中国式摔跤等七个项目的比赛。备战过程中,他一方面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克服困难、增强信心,一方面扎实推进“一人一案”的备战方略,并联系体科所利用科技手段监控评估,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最终,我省重竞技项目在广西斩获了8金5银4铜的优异成绩;而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湖北重竞技获得1金2铜,创造了湖北柔道项目亚运奖牌史。

  面对着最新的荣誉,苏驰想得最多的还是集体,“这份荣誉应该属于全体湖北重竞技人。党员干部就应该冲在最前面,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今后我要继续提升综合能力,做一颗质量过硬的‘螺丝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时龚)

  09

  刘华斌:

  泳池里的波光,映着远方

  

  

  晨光透过树影,洒在“冠军摇篮 金牌基地”的牌匾上,刚过六点,湖北省体育局崇仁体育培训中心的游泳馆、体操馆、羽毛球馆内人声鼎沸。刘华斌站在奥星游泳馆的泳池边,跟着小运动员游水的路线来回踱步,不时高声提醒着动作要领,50米的泳道他一天能走出近2万的步数,十余年来,几乎天天如此。

  

  从省队专业运动员退役到拿起教鞭,从专业队教练到扎根基层,刘华斌在少儿体校教练岗位上培养出了孙佳俊、李潇洋、徐翀等著名运动员。在202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刘华斌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23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个人)”荣誉。

  

  “踏入大门那一刻,确实是回家的感觉。”2006年被调入崇仁中心少儿体校的第一天,重回故地的刘华斌对于各场馆已是轻车熟路。崇仁中心前身为省体工三大队,家住硚口的刘华斌在东方红小学就读时,被教练选中进入少儿体校进行专业的游泳训练。年仅7岁的刘华斌当时患有严重的哮喘,医生不建议他参与高强度的专业训练,但出于对游泳的热爱,以及了解到游泳可以作为哮喘的有效辅助治疗方式,刘华斌没有退缩,反而在坚持了3年后治愈了疾病,自己也被选拔进入湖北省游泳队。

  

  

  退役后,刘华斌在1998年至2005年任省游泳队教练,之后调入崇仁中心少儿体校,所带运动员获得省运会92枚金牌,打破省年龄组纪录81项次;全国青少年游泳比赛斩获31个冠军,打破全国年龄组纪录13项次。先后向省游泳队输送运动员15人,省五项队6人、省铁人三项队1人、省皮划艇队2人、省花样游泳队2人。1人达国际健将、5人达国家健将、11人达国家一级。这些数字不仅见证了一代代游泳幼苗的成长,也凝聚了刘华斌的心血。在带领队伍备战省十六运会过程中,刘华斌在保证教学质量、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还需照顾自己患有肺癌的母亲,2018至2021年母亲住院期间,训练场和医院成了他生活的“两点一线”。

  

  

  “刘教练今天又批评我了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一名小队员的嘟囔引来在场人的大笑,刘华斌也乐在其中,“以前没想过自己能以教练的身份回到这里,现在回头看,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一直都在。”任职少儿体校以来,他在崇仁中心与孩子们同吃同住,从清晨叫起床、盯紧训练课到督促文化学习,事无巨细地关心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私下里是能和小队员开玩笑的大朋友,训练时则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严师,场外的刘华斌,还保持着多年不变的家访习惯,为运动员、家长和体校之间建立了一条信任的纽带。

  

  

  “说起来,真的很久没回家了。”刘华斌有些想念家人了,但他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真希望以后从这里走出来的游泳苗子能有奥运冠军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雨薇)

  10

  叶俊义:

  43年的“老体育”幸福满满

  

  叶俊义的微信头像是他在泳池里“中流击水”的特写,“那是2023年10月我参加孝感市六运会老年组游泳比赛时的照片。”54岁的叶俊义自豪地说,“体育对于我而言,是一生的事业和追求。”

  

  刚刚获得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个人)的叶俊义,现任应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分管体育工作至今11年,但他和体育结缘却远早于此。“我曾是专业举重运动员,1981年至1986年师从世界冠军季发元。”他回忆说,“从那时起,我就立下了要一辈子从事体育工作的理想。”结束运动员生涯后,他又响应号召,回到应城市体校成为一名举重教练员,这一干,就是十年。

  

  

  当时条件较为艰苦,应城体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叶俊义吃、住、训练都在单位,逢年过节也没有回家,于是干脆挑起了照顾运动员训练、生活的重担。“那时我身兼教练员、卫生员、通信员、饲养员和保姆多职,吃喝拉撒睡都归我管,真的是‘一抹带十杂,烧火带引伢’。”他笑着讲起了那段岁月。训练之余,叶俊义还利用体校的剩菜剩饭养了三头猪,每年过年杀猪给运动员改善伙食。“那些年工资就二十几块钱,但是和运动员一起玩一起成长,幸福得很。”

  

  

  就是在这样的岁月中,叶俊义带出了九破世界纪录、七夺世界冠军的女子举重名将彭丽萍,在女子52公斤级别上,她连续5年称霸世界,至今无人超越。“只可惜当年女子举重不是奥运项目,也没进入亚运会,这是我的遗憾。”叶俊义说,“也正是因为有长期扎根基层的经历,现在作为体育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需求感同身受,也希望能发挥优势,早日培养出应城的奥运冠军。”

  

  1996年,叶俊义转型成为应城体校副校长,后历任应城体育馆馆长、体育管理股股长、体校校长、文化体育稽查大队大队长、体育中心主任等职务,2012年担任应城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分管体育工作。在应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局党组的群策群力下,应城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更是“陆水空”全面爆发——在陆地上,有全运会体操亚军赵佳怡和全国女子举重冠军阵幸;在水上,有杭州亚运会龙舟三金王王颖、全国学青会跳水二金得主严鑫及赛艇亚军张茂林;在空中,有全国跳伞冠军万雅琦。与此同时,应城立足于17个单项体协举办了大量全民健身活动,获评湖北省体育综合实力十强县(市)和建设体育强省突出贡献奖,正在积极申报“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

  

  

  “如果说做体育事业有什么秘诀,那就是‘久久为功’,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张蓝图绘到底’。”叶俊义说,“我为体育事业奋斗了43年,看来是要干满一辈子了。爱体育,懂体育,又从事体育工作,这是我这辈子感到最幸福的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晓明)

  11

  查月亭:

  “小小”的种子开出大大的花

  

  

  20多年前,湖北省武穴市的江堤草坪上,父亲查继东带着十多个孩子来回翻着跟头的画面,成了查月亭童年记忆里最宝贵的种子,悄然萌发、长大、最终结果。

  

  凭着对体操事业的热爱,查月亭在基层教练员岗位上为黄冈市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开荒拓土,默默奉献,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队员先后在全国大赛中斩获12金10银5铜。2023年12月,她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23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个人)。

  

  学生时代的查月亭内敛而温顺,由于学习成绩并不拔尖,让她始终不够自信。但从小跟着父亲接触体育,耳濡目染之下锻炼出的过硬身体素质,让她总能在运动会上脱颖而出,成为最熠熠生辉的那一个。从此,查月亭的人生和体育一路相伴,“正因为体育带给我无限的动力,让我不断地超越自我,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从此,它也成为我人生中最有力的‘法宝’。”查月亭说。

  

  2007年从武穴师范幼师毕业后,查月亭在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家幼儿园开启了自己的实习工作,在此期间,她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园内开设了体操特色班,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工作之余,她时刻牵挂着父亲独自在家乡坚守的体操事业。2008年,查月亭结束实习,毅然回到家乡,陪着父亲一起打拼,这一干就是16个年头。

  

  为了不给家庭增加负担,回到武穴的查月亭开启了“双线”生活——白天到一家民办幼儿园上班,晚上协助父亲带学员训练。“小小运动馆”就这样一路艰辛却踏实地走来,从刚开始仅有不到十名学员,到如今在相关部门支持协助下,“小小运动馆”在武穴市全民健身中心副馆挂牌,先后荣获“湖北省高水平体育单项后备人才基地”“湖北体操输送基地”“湖北省体操学校重点选材基地”“黄冈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湖北省全面深化体校建设‘61530’行动计划入选单位”等荣誉称号。由查月亭培养输送至省队的小丫胡诗雅,在2023年登上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赛场,以队长身份领衔武汉队摘得女子乙组团体冠军。

  

  “省优秀教练员”“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黄冈市青少年体育先进个人”“黄冈市第六届运动会火炬手”,如今查月亭的个人荣誉又添上了沉甸甸的“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个人)”,多年前那个在心中萌发体操之花的小女孩,现在已接棒父亲的事业,让更多的孩子逐梦体操奔腾跳跃。查月亭的心中一直回响着父亲从前说过的一句话,“只有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和困难,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我一直能够坚守体操事业的意义和精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雨薇)

  

  【完】

  策划:李宁 饶扬灿

  执行:湖北日报体育新闻中心

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系列报道

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系列报道

评论